找到相关内容440篇,用时8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心敬慎入佛法大门之锁钥

    贪嗔痴中,未曾出离,如经云:“众生举止动念,无不,无不罪。”正是如此。   是故应以善消恶,于法一心虔敬,妄想便能停息,乃至为求一法宁可碎骨粉身,念念相续无有疲厌,只此坚定一心,无有杂染,以...达到无念,则心所生皆为恶,念念驱驰,则引发身口二,恶行不断,招感轮回苦报。如《大乘起信论》云:“一念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。”若不观照此心令其渐细,无有细行,所作所为皆粗恶,则成障碍,无法入道...

    见畴法师

    |恭敬|皈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856314461.html
  • 戒贪得自在

    ----------------   《八大人觉经》云:“心无厌足,惟得多求,增长罪恶。菩萨不尔,常念知足,安贫守道,惟慧。”贪求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五欲之乐,犹如吸毒,日蚀身心,令人难舍难离。...珍宝而去。奇怪的,国王如此布施了数日,珍宝一点儿都没有减少。   佛陀知道国王宿世积福,度化因缘成熟,于是变化成外道修行者前往该国。国王知道有行者远来,便出来接见,寒喧作礼后,国王问:“你来此地,有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戒贪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1411129644.html
  • 贴面舞

    的前世因缘。那个作案的人,或许就是那个女佣再世吧。   我听着师父的开示,心里颇有感慨。《地藏经》上讲,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举心动念,无不,无不罪。一点做得不如法,当因缘具足的时候,报应就会现前。"...妻子说:半年前的一天晚上,他在回家的路上,被一个人用硫酸泼伤了脸。因那个地方路灯较暗,也没看清那个人的脸,因为先生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,办事又认真,可能得罪了哪个人的报复行为。市政府对此案很重视,但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11/19393217104.html
  • 活佛“示现”什么善恶因果

    恶有恶报,这果决定,怎么能变化出来呢?   但是,当时我对他说:“可以。”   他问:“真的可以吗?”   我说:“真的可以,我马上就可以让你看到。”   “好,那你快让我看一看吧!”他很...没有人欺负你,怎么会打架呢?他为什么到处遇到这种事呢?首先他的心态不好,对别人的态度极其恶劣,人家一看此人相貌不善,心里就不舒坦。其次,如果再话不投机,必然要发生冲撞,甚至打起来。这就是增长。原本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9033129611.html
  • 关于唯识的业果缘起论

    之中,如此说明因果的普遍性。  任何一法,自然会有一定的作用,有作用就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影响,其影响所及便是果,能发生影响的便是因。一法,当然自会有一定的作用,而发生一定的影响,其影响所及便是因所产生的果。譬如以火为因,必然会有光和热的果,以水为因,自会有流和湿的果。同样有为因,自会发生一定影响,而产生一定的果报,这自然的、不随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果规律。所以《瑜伽论》谓业“未作不得,已...

    理 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5539792.html
  • 宇宙和生命从那里来的?

    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──识田中去,在从识田之中,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,正像播种在泥土中,等待日光、空气、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,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。的造作业力现行的因,业力的现行,所...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相比,便成了不共;同样的,不共,也是共的分类,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,由不共所感,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,所以仍由共所感。以此类推,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643237.html
  • 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的?

    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——识田中去,再从识田之中,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,正像播种 在泥土中,等待日光、空气、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,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。的造作业力现行的因,业力的现行,所...世界众生的共相比,便成了不共;同样的,不共,也是共的分类,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, 由不共所感,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,所以乃由共所感。以此类推,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,也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046747.html
  • 一心敬慎入佛法大门之锁钥

    贪嗔痴中,未曾出离,如经云:“众生举止动念,无不,无不罪。”正是如此。  是故应以善消恶,于法一心虔敬,妄想便能停息,乃至为求一法宁可碎骨粉身,念念相续无有疲厌,只此坚定一心,无有杂染,以敬慎之...所生皆为恶,念念驱驰,则引发身口二,恶行不断,招感轮回苦报。如《大乘起信论》云:“一念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。”若不观照此心令其渐细,无有细行,所作所为皆粗恶,则成障碍,无法入道,须知善恶互为...

    见畴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2753714.html
  • 最有效的忏悔法门

    最有效的忏悔法门 释宗东   忏悔一种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。《普贤行愿品》中说:“从无始来,所造罪业,无量无边,若其罪业,有体相者,尽虚空间,不能容受。是故从于今日,乃至尽未来际,须恒求忏悔。”因从无始来,故易解了。实际上今生所造罪业,亦如恒河沙数,非算数分别之所能知。《地藏经》中说:“南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罪,无不。”若不勤求忏悔,应下三涂恶道。   中国历来相传多种由...

    释宗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0954255.html
  • 心的表达

    。于表达时,身犯三——杀、盗、淫;口犯四——恶口、两舌、妄语、绮语;意犯三——贪、嗔、痴。再由内惑外尘所染,此心宁否?... 心除了“造作”作用外,尚有心的“感应”,这二种都是属于无形无象的,且不可捉摸的,但在整个心路历程中,不会消失的。“感应&rsquo...

    乐崇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0154356.html